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海外充值平台-“家装第一股”陷债务泥潭: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真相

2025-04-02 15:18 来源:举报 新闻资讯25人已围观

简介“家装第一股”陷债务泥潭: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真相,东易日盛,家装,装修,金螳螂,预付款

作者 |郑皓元 赵雪莹|实习生

主编 |陈俊宏

2025年3月,一则“东易日盛总部大楼1.61亿元被拍卖”的消息登上热搜。这座曾见证中国家装行业黄金时代的建筑,最终以腰斩价易主,成为这家昔日“家装第一股”崩盘的标志性事件。据公司公告,2024年东易日盛营收仅1.2亿-1.47亿元,净利润亏损7.12亿-10.6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截至2024年末,其净资产已跌至-6.61亿至-9.91亿元,深交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海外充值平台

从2014年上市首日市值破百亿,到如今市值仅剩22亿,网易财经调查发现,其崩塌背后是激进的扩张策略、失控的财务杠杆与行业转型期的致命错配。当“闭店潮”“欠薪门”“跑路疑云”接连爆发,这场危机已从企业经营层面蔓延至社会信任体系的重构。

闭店、欠薪与维权困局

据悉,2024年12月,东易日盛北京总部大楼以1.61亿元成交,较评估价缩水44%。这场拍卖揭开了企业资产处置的序幕——此前,其子公司斯林科技资产已被查封,工商银行、中心银行的银团贷款逾期未还。闭店潮自2023年启动后持续蔓延:北京、青岛、杭州等10城15家门店关闭;2024年仅四个月,合肥、无锡、深圳等13家门店停业,2023年以来累计关店28家。

网易财先后联系了各地旗舰店,北京总部及深圳、武汉等地旗舰店电话长期无人接听。一位北京分公司设计师向网易财经透露:“2024年6月材料商开始断货,公司却仍在签单收钱,直到客户发现工地停工才承认资金链断裂。”

“调解书成了一纸空文。”另一名被欠薪6个月的北京设计师表示,其2024年7月与公司签订调解书约定12月31日前支付薪资,但至今分文未得。由于无法取得“公司停止经营”的司法证明,员工难以申请强制执行。类似遭遇遍及深圳、武汉、河南等地,欠薪时长2-6个月不等,社保断缴更让员工陷入生存危机。

“家装第一股”陷债务泥潭: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真相

业主群体同样水深火热。网易财经了解到的6位业主中,最高被拖欠装修款达120万元。云南一位业主称,东易木作报价30万元的柜子使用颗粒板且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杭州业主则指控东易日盛设计师通过推荐高价小作坊吃回扣,“200万报价比市场价高出50%”。北京某业主指出,“装完2年今年入住的房子电路着火,物业说是装修公司的线没拧紧,东易的电工太不靠谱。”供应商层面,716家合作厂商被拖欠货款8560万元,北京鹏元兴达商贸公司因516.87万元债权未清偿,直接推动法院启动预重整程序。

“家装第一股”陷债务泥潭: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真相

市场信心的瓦解直观体现在资本市场上。2024年5月,中阅资本减持2.39%股份套现3583万元;2025年1月,小米科技启动首次减持计划,完成后持股比例将降至4.01%。上述减持完成后,两大股东均不再是持股超5%的战略投资者。二级市场上,其股价一年内暴跌39.12%,市值较2015年高点蒸发106亿元。

十年兴衰录:激进扩张与财务失控

1997年,陈辉夫妇创立东易日盛,以“八级质量保障体系”打破家装行业“游击队”垄断局面。2001年销售额破亿,2014年登陆深交所,成为“家装第一股”。上市后五年,其营收从18.8亿飙升至42亿,净利润增长165%,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6%以上。 从“马路游击队”一跃成为行业“霸主”。

转折始于2019年。当年2.4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净利润首度亏损,此后除2021年短暂回升外,业绩持续恶化。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净利率从-30.50%再次跌至-51.43%,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17.98%,陷入资不抵债境地。

此后,东易日盛陷入战略迷途。2021年财报显示,东易日盛营收同比增长24.49%至42.91亿元,创历史新高。公司将其归因于“15家整装大店落地”和“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但网易财经调查发现,这一增长似乎暗藏水分。武汉分公司前员工透露:“2021年耗资数千万装修新店,实际签单量极少,存在业绩注水嫌疑。”财报数据亦显示,当年销售费用7.77亿元,仅恢复至2019年水平,与营收增幅严重不匹配。

家装行业低频、高客单价特性推高了获客成本,但东易日盛的销售费用畸高仍显异常。2023年,其销售费用7.13亿元,是营收规模7倍于己的金螳螂的两倍。更致命的是,2015年起外包劳务成本占比持续超过23%,施工质量投诉激增。北京业主控诉:“签约时承诺自有工人,实际连工长都是外包。”天眼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东易日盛涉诉超1200件,30%为装修合同纠纷。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装修行业各环节都存在高额抽成与隐性成本。在预算分配中,设计师一般抽成3%~5%、业务员15%、监理与工长10%、老总及项目经理各3%,叠加15%~30%的管理费和净利润后,100万预算中实际用于装修的可能仅约50万。

其表示,转包模式下,小公司直接截留47%预算,仅余53%用于人工材料;大公司则通过8%~15%管理费实现总利润30%左右。签约后,公司常以“特殊工艺”“材料不足”等名义追加美缝、吊顶加固、插座增装等增项费用,推高最终支出。此外,设计师通过推荐水管、瓷砖等材料获取返点,进一步增加隐性成本。各环节层层抽成与利润攫取,导致客户实际装修投入被大幅压缩。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房企净利润率均值仅1.1%,接近“零利润”。地产下行直接冲击家装行业——广田集团、中天精装、宝鹰股份等头部企业2024年预亏总额超20亿元。欧派家居、索菲亚等定制家居巨头净利润同比下滑5%-15%,森鹰窗业迎来上市后首亏。

住建部统计显示,2023年二手房交易占比升至40%,但装修预算持续收缩。《2024中国家装消费调研报告》指出,预算15-20万元群体取代20-25万元成为主流。东易日盛却逆势坚持高端定位,木作产品均价是市场价的2-3倍,在价格敏感周期中彻底失守。

律师:企业资不抵债仍收预付款或涉及合同诈骗罪

关于东易日盛拖欠员工薪资、未依法缴纳社保及部分员工通过劳动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仍未获支付的问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强向网易财经表示,根据《刑法》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企业若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即构成该罪。

其表示,员工可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作为证据链,并通过仲裁调解书、催讨记录、公司书面回复等证明欠薪事实。若要证明企业存在转移财产或逃匿行为,需公司账户异常转账记录、股东减持公告、资产低价处置协议(如总部大楼拍卖文件)、劳动监察部门的限期支付通知书等作为证据。若企业拒不执行仲裁协议且存在资产转移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要求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

针对消费者被拖欠装修预付款的问题,魏强律师表示,若企业在资不抵债状态下仍收取预付款并转移资产,可能涉及合同诈骗罪或挪用资金罪。

根据《刑法》第224条,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涉嫌合同诈骗罪,根据金额大小判处三只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据《刑法》第272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目前,东易日盛部分员工因无法取得“公司停运证明”难以申请强制执行,业主维权诉讼平均周期超14个月。对此,魏强律师建议,受害员工和业主在刑事立案后,通过附带民事诉讼主张经济损失,避免单独民事诉讼的漫长周期。向公安机关提交控告书时,需附具初步证据(如资产转移记录、股东减持时间线),要求冻结企业资产海外充值平台 。此举可迫使企业优先清偿债务。

“家装行业亟需建立资金监管机制。”魏强律师向网易财经指出,家装行业普遍采用预付款模式,但缺乏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易引发资金挪用风险,一旦企业暴雷,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建议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增设以下条款:1、强制资金托管:要求家装企业将预付款存入银行监管账户,按工程进度分批支取;2、违规处罚:对未履行托管义务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并追究法定代表人刑事责任。

东易日盛的崩塌绝非偶然。当地产红利消退、消费理性觉醒,其依赖高杠杆扩张、忽视交付质量、漠视用户权益的商业模式已走到尽头。若行业没有透明化、标准化重构,家装企业终将在信任赤字中消亡。而对于仍在寒冬中挣扎的玩家们,东易日盛或许是最残酷的那面镜子。


本栏推荐